这几年:我们家对春节时候的西南有一种迷之向往,除疫情开外,基本上都在西南挖掘新景点。
拉一下线路:
2018:阳江-崇左-弥勒-大理-腾冲-瑞丽-昆明-南宁-阳江
2019:广州-贵阳-阆中-成都-广州
2020:阳江-蒙自-西双版纳-普洱-景东彝族自治县-昆明-阳江
今年: 阳江-广州-成都-凉山州-攀枝花-昆明-阳江
从成都南出发,“AD钙奶”走的是【新成昆铁路】,这两年刚刚全线开通,新路缩短了200来公里,时速由80提到了160Km/h。
以往回大凉山,要么就是走京昆高速,要么就是空路,西昌和攀枝花各有一个机场,但是通往各地的机票很贵。
还有就是走老成昆线,其中有一段就能接上大凉山的慢火车5663/5634 普雄=攀枝花,全程9个小时+,也是老凉山腹地的居民外出贸易、求学的生命线,甚至还能让牲畜上车。
作家刘绍华曾在《我的凉山兄弟》里写:普雄镇因火车站附近彝族人经常聚众“臭名昭著”,当地的汉人不敢与彝族青年同乘列车,那些慢车班次为“蛮车”。
现在,这列车成了特别火的人文摄影列车,旅行者总觉得没见过的景象是多么诗情画意。
新成昆线,虽然车厢条件高级了不少,但这个时速,还是有些懒驴上磨的感觉。
1小时多后到乐山金口河后进入凉山地界,一半时间在隧道里穿梭,偶尔露出高山峡谷,列车上“哇”声一片;两小时多后再到越西,离安宁河谷平原腹地的西昌才不远了。
凉山地区分为大/小凉山。
小凉山:云南境内——川南接壤的地方,包括华坪、永胜、宁蒗;四川境内——四川的乐山、宜宾也有部分地方归属在列。
大家一般口中说的到,基本上都是大凉山,主要包括四川境内的昭觉、美姑、布拖、喜德、越西、冕宁。
早年因为曾经毒品,大凉山一度让世人恐惧。
这些年因为扶贫,大凉山穷山恶水的原生状态似乎有所改良,像最有名的悬崖村,村民都搬到了昭觉县城生活,政府提供房子、家具家电,妥妥拎包入住。
但是大凉山和凉山彝族还是因为“开化”问题,间断性躺在新闻热搜上,让官方头疼,也未逃离大众的偏见。比如,大凉山扶贫现在进入第三阶段——教吃饭、教不要随地大小便、教不能一盆多用【洗脸、吃饭】;今年1月,东莞酒店一酒店还拒绝接受彝族住店。
这次只去了凉山州首府西昌,没法完整窥见“脱贫”后大凉山的整体状态。西昌气质上没什么贫穷气息,马路、广场修得尤其好,一眼望去都是各地转移支付的大洋。
司机在路上列举了一些政策,让我这个拥有过苦命读书人/打工人两重身份的人有些羡慕:火把节放七天、彝族新年放七天、国家公休假日照放,高考加分25-50不等。
听说我们要去吃烧烤,“这边还保留着正统,云南那边已经汉化了。”司机一口浓浓的彝普,老自豪了。
凉山这边彝族风情确实浓厚,除了大街小巷的彝文、彝餐,还保留有家支、毕摩祭祀文化。
家支文化,就是奴隶制度的残余。大概从汉代开始,彝族出现了奴隶社会形态,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废除。但现在在一些村寨,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家族间依然无法在婚嫁、祭祀等事务上实现对等。
凉山奴隶社会剥削形式:
兹莫——婆罗门(1%的人口)
诺合——刹帝利(7%的人口占了70%的土地财产)
曲诺——吠舍(50%左右,人口最多,大部分在云南)
阿加——首陀罗(33%的人口)
呷西——达利特(10%左右)
有人教给我更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黑彝【高】-白彝【低】。
被说“不正统”的云南彝族,多是从大凉山里迁徙出去的白彝,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汉人通婚,开化比较早。
这样的历史身份,汉化可能是一件好事。
本文由 Miyaji Sheep 创作,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