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越南,这种小巴是去市区的最廉价方式,折合人民币不到10块钱。
越南售票大姐非要给我行李一个位置,原来行李另外收费,占一个人头,不交不行。
司机又让我坐到主驾和副驾中间的储物箱上:
我:Is it safe?
司机:OK!
在已读乱回中,我被卷入了西贡夜晚无尽的喧嚣,街道夹杂着飞驰而过的摩托车尘烟、法式面包和越式咖啡的香气,从原始穆斯林小城日惹到达这里,有一种回到人间的实感。
摩托
无论在印尼还是在越南,过马路对于我来说都像是技术活,摩托车经常无视红绿灯横冲直撞,路人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才能保证自身安全。
不过相比于印尼,越南摩托车的存在感更强——数量更多,更喜欢鸣笛,并且越南人车技高超,在市区拥挤的内部小道,既载人又载货的场面比比皆是。
越南是东南亚摩托车大国,有数据统计,每个越南人就拥有一量摩托车,走在街道上,最常见的是本田、雅马哈这两大日系品牌、以及名为“SYM”的本土品牌。
在当地,最有名中国摩托车品牌是雅迪,在新闻里看到,雅迪今年已经在投了第二个工厂,并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建设加快了本地化,营销方面也很用力,第一郡的核心地段大屏广告和门店经常可见雅迪的大招牌。
不过出于对环保的考虑,越南已经提出,2025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胡志明市和河内市禁止燃油摩托车进入市内,逐步为电动车打开了市场空间。
法棍
来到越南的第一晚已经是八点,发现青旅附近几家食肆外,Grab骑手大排长队,凑近一看,原来店里卖的便是每一条攻略都提到必须要吃的“越南法棍”。
说实话,我来越南并没有抱着想吃法棍的想法。之前曾在山姆买过法棍,麦香风味虽然浓郁,但口感干到难以下咽,切法棍时也要使出锯木头的牛劲,让我对这道主食有些PTSD。
但这次尝试后,发现我能接受越南版的法棍,越南人称其为Banh Mi。
首先是面包,越南长棍面包更轻,更热,外部的壳很脆,咬下第一口,吃炸物时分泌的多巴胺立马涌上心头;再咬一口,内部是软的,碰触到馅料和酱料,口感更像是三文治。
馅料也多有不同。法国人一般早餐时切一片法棍,抹上黄油或果酱,加点配菜。生沙拉。
在越南,法棍的搭配更加多元,各类撒上盐和黑胡椒的冷肉、酸萝卜、小黄瓜、香菜、薄荷叶、青木瓜、萝卜丝,再挤上美乃滋,口味变得像东南亚料理一样清爽。
越南裔美国作家安德莉亚·阮说过,南北越的法棍也有差异。
阮说,“在南方,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就像南方人一样。所以会添加很多东西——新鲜的香草、蔬菜、泡菜——蛋白质可以是任何东西。鸡肉、肉类、海鲜,甚至肉酱。”
更多阮的食谱,可参考《vice》: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gy4qq7/char-siu-chicken-banh-mi-recipe
在胡志明,不同摊贩、不同分量的法棍,价格也有区别。比如我吃的这家Banh Mi Huynh Hoa,常年位列当地法棍店TOP1、2,有干净的内部店面供堂食,豪华版的法棍一个19块钱;走到街头,到处都有带着越南斗笠的妇人推着小车沿街叫卖法棍,只需要7块钱一个,但是用料就比较简单。
我来到昨晚看到的这家店时已经是中午了,法棍店基本上都是各国的旅客,拿着手上的的导航地图对照着点名,确保自己没有来错地方。幸好,越南文字还以拉丁字母为基础。
而当地的上班族们更喜欢在街头吃碗自助的越式盖浇饭,或者来上一碗越式河粉PHO。
咖啡
越南咖啡种植由法国殖民者于19世纪引入,现在是除巴西以外咖啡产量最高的国家,也是东南亚的咖啡巨头。
作为半调子咖啡爱好者,来之前我搜罗了两款必喝咖啡,发现都和法殖历史颇有渊源,物质匮乏时的灵感创新,都是甜口咖啡。
一是炼奶咖啡,法殖时期,越南缺乏新鲜奶源,法国人便用炼奶冲咖啡,热带地区太热,所以又爱加入大量冰块,不过总是有一种糖过多带来的健康担忧。
鸡蛋咖啡则是为了模仿拿铁的奶泡质地。在胡志明,旅游手册上多推荐“Little HaNoi Egg Coffe”这家店,从胡志明市公园站下公交后,地图导航显示,咖啡店在正对面,但是来回找了好几圈都没看到,原来不是在临街店铺,而是在一条小巷子里,巷口有好几家街头盖浇饭小摊“掩人耳目”。
因为越南的咖啡品种主要是罗布斯塔,口感更苦、醇厚,需要用炼奶、鸡蛋来中和一下苦涩。对于我而言,无论是炼奶咖啡还是鸡蛋咖啡,均有些腻口,尤其在夏天,一杯下肚后,在36度的大街上行走没一会,就会非常口渴。
而且相比探索咖啡花样,我更喜欢胡志明被咖啡塑造的城市空间。
第一郡的一条街上,摆满了塑料矮凳,午休时分,大家各自拿着一杯饮料,松弛畅谈,一张椅子一杯咖啡,就能完成一场公共生活,聊天间隙顺便吸点尾气。
也有许多不错的连锁咖啡店,要想尝试、购买越南经典咖啡可以来两家连锁(相当于越南星巴克)——HIGHLANDS COFFEE(高地咖啡) 、 TRUNG NGUYEN LEGEND(中原咖啡);另外,在粉红教堂附近还有Cộng Càphê这家更年轻的越式咖啡品牌,加入了很多新式口味,装修也很有越共风格。
不过这些在背包客看来性价比有些低,还是没有街头巷尾的小摊够味。
本文由 Miyaji Sheep 创作,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