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国内坐火车到蒙古需要分几步?
我的路径是:
先淘到了中联航北京-二连浩特的盲盒 单程在500左右
再从二连浩特陆路过境至蒙古边境小镇扎门乌德
坐K3火车一段前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花费24小时左右。
K3这条穿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的大铁路,曾是我火车梦的起源,只不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一次性体验整趟火车行程,无法见证列车深夜在边境吊起换轨的瞬间,但还可以分段去接驳。
临行前有人问我:何必去蒙古一趟,国内新疆、内蒙古秋色不输这里,并且基础设施更完善。
我还是很馋——乘着那辆梦寐以求的列车穿梭在蒙古戈壁上的荒芜感和放空感,也正是火车的诱惑,让我亲临了这个存在感不太强的邻居国度。
一列火车
选择了蒙古扎门伍德-乌兰巴托这一段夜火车,18点出发,次日9点到达乌兰巴托火车站。
首先要从内蒙的二连浩特坐大巴经陆路口岸出境,两国边检效率低又混乱,从内蒙-蒙古边境城市只有9公里,花了整整三个小时,除了少数放假的国内年轻背包客,剩下的就是大包小包买了一堆中国制造用品的蒙古人。
落日时分上了这趟绿色的苏联制式的火车,响声特别大,列车员正在往锅炉里添水,追逐戈壁滩金色落日的时候,列车员大妈用蒙语大声呵斥:“把窗关上。”事实证明她是对的,上铺的床上已经满是风沙。
一进蒙古,最大感觉就是冷冽、生硬,整个蒙古只有300多万人,首都乌兰巴托就占了一半左右,路上人迹罕至,列车在旷野上的轰鸣声更大了,沿途唯一两个较大的城市是赛因山达和乔伊尔。
信号时有时无,这一夜要怎么打发?幸好,同车厢有两个在蒙古工作的中国大叔,讲了一路的蒙古趣事;后面又去中间列的餐车,吃了顿蒙式快餐。等到夜深人静,我才发现跟大叔们同车厢并非是一件好事——呼噜声实在太响。
一座全世界最冷的首都
清晨8点拨开窗帘,列车正在草原的怀抱里,但不远处已经能看到城市的轮廓。
乌兰巴托,地处东北亚内陆,属于温带沙漠性气候,也是全世界最冷的首都。刚下火车,早期苏联风建筑和西里尔文字点缀下,火车站毛味十足,一股寒风吹来,总感觉附近的大衣男士像是克伯格。
这座城市,基建很像中国十几年前的小城市,哪怕是在主干道,道路边上也是坑坑洼洼,稍微一阵大风吹过,沙子就迷了眼,蒙古是沙尘暴大国,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影响着中国北方。
整座城市里没有官方出租车,但可以随意招手摇黑车;最近也上线了打车平台,但亲测基本没有司机愿意来接,整个城市散发着散漫的气息,你只能被迫city walk。
就以苏赫巴托广场为圆心,辐射3公里,博物馆、古迹、市集、国家机构、社区、伴手礼商店、特色美食,已齐全。
市中心透露着些许洋气的氛围:巨大的广告灯牌、女生带着时尚的墨镜、年轻人骑着炫酷的山地车,国际化标识也做得相当不错。
当地与日韩经济联系非常紧密,满大街的韩式便利店CU、GS25、emart ;街头都是起亚和丰田,左右舵混行,听说这边二手车也可以进口,且对车的排量没有太多管制,所以街上经常会见到一些感觉在中国已经绝迹的日系车型。
大街上的车,没了窗户的、前灯撞裂的、屁股凹进去的,问起原因,居然是蒙古一般没有完善的汽车保险机制(又有说法是理赔过于昂贵),进口车实在太便宜了(约2-3W人民币),实在开不动了,还不如买辆新的。
一次聊天
火车之旅第一天,认识了24岁的蒙古小哥Tmiraa,在瑞典留学,美国交换。按照蒙古的情况,估计这人算是前0.5%阶层的了。
他也是“Always Walking”践行者,我们聊了一路的惊奇世界冒险,他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个人都是World Citizens,可以选择任何想要居住生活的国家和城市而不受非议和阻拦。
乌兰巴托的夜晚,他带我们去瞿山纪念碑看了【乌兰巴托的夜】。“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首歌这么火,但是我每一个认识的中国朋友都会哼一句给我听!”
他提醒我们,深夜在蒙古独行不是一个好选择,无论男女生。他在路上曾经被酒蒙子打断了鼻梁骨,路上到处可以见到破碎的酒瓶;就在聊起这个话题不久前,一个酒蒙子在路上朝我丢来了一根火热的烟头。
由于喝酒太凶,蒙古规定每月1号是官方禁酒日,全国超市酒吧都不售酒。
一次公路旅行
在蒙古的倒数第二天,和在出境时认识的小伙伴租了一辆车往郊区走,开启了一场蒙古高原秋季公路旅行。我们的路线是:乌兰巴托市区——成吉思汗雕像——特勒吉国家公园——阿里亚巴尔寺,中途可以自行安排一些草原体验项目,如骑马、和老鹰亲密接触。
在路上,听到牧民们开始张罗搬迁的消息,我总会想起《蒙古草原天气晴》这部纪录片,想起人生定格在12岁的女孩普洁,想起逐渐失去笑容的苏伦奶奶。我们的一日游司机是一位蒙古大姐,圆润的脸上总是挂着一抹红晕,虽然语言不通,但车上的蒙式音乐却在慢慢驱散小空间里的不熟悉和尴尬感,让旅途多了一份轻松。
第一站是成吉思汗雕像,这座40米高、250吨重的不锈钢雕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于2008年建成,对当时的蒙古国来说应该花了一笔不菲的建造费用,进去后可以乘电梯可登上马背的眺望台观赏秋色,1楼和负1层是蒙古历史展览。
在场的游客多是正在放中秋假期的韩国人,也有一些蒙古的学生参观团,看到我们总是面露喜悦,用蹩脚的韩语询问:韩国人?听到我摇摇头说是中国人的时候,笑脸瞬间消失,这种时常出现的反差表现也让我对蒙古这个国家落下了不太好的待客印象。
接着到了午餐时刻,大姐带着我们来到一户牧民家,囊+肉杂汤、羊排饭、羊肉炒饭三盘加起来100人民币出头,配餐饮品是热乎的奶茶,蒙古人日常饮食主要以肉、奶制品、小麦类主食为主,绿叶菜别指望了,但能量管够,几个人吃完在清冷的草原里蹦跶了一下午。
Terelj National Park 离市区60多公里,巍峨群山、潺潺河水,秋色也别有一番味道,完全不输常规的夏季,商业化程度低,自然景区很纯粹,这点很舒心,沿路还看到不少新建的度假屋和休闲营地,也有牧民带着自家的牛、马、鹰在路边等待游客,大概30元一次就能体验和草原动物门的亲密接触。
游览完地标乌龟石后,同行姐姐提出附近还有一处佛寺可以游览,沿着凹凸不平的土路前进了20分钟才抵达阿里亚巴尔寺售票处附近,向前一看两眼一黑,从山脚停车点到山顶寺庙门口还要走100多个台阶,传说每上一个台阶,念一句"Um Mani Badmi Hum”,心中的罪孽就会逐渐减少,沿路也能看到不少虔诚的当地朝圣者,阶梯两边也一路都挂置着虔诚的哲学语句。
日落时分,最后的行程是载同行姐姐到蒙古牧民家,她将要在这里和牧民住上一晚,体验更在地的生活。可是牧民的蒙古包却不好找,草原没有路名和地址,完全是靠导航走,路上我们路过一片河溪,正当我们以为走错路的时候,蒙古大姐果断拉油门,老式丰田就这样敏捷地越过水流,不愧是骁勇善战的蒙古人!
本文由 Miyaji Sheep 创作,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